林毅夫

? 1952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

?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6年,中國完成了(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制定,為2016—2020年勾勒出經濟戰略和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實現GDP,以及農村和城市家庭平均收入要比2010年水準的基礎上多1倍。

這些目標需要中國經濟平均年成長率在未來5年至少達到6.5%。這一速度比1979年以來平均每年9.7%的成長率低了不少,但從國際標準看,毫無疑問仍屬於高成長。

此外,考慮到自2010年初以來中國每季成長已有所減緩,部分人開始質疑這一目標是否可以實現。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高峰後的衰退?

經濟成長來自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帶來的勞動生產率增加。高收入國家已經處於生產率的前沿,必須透過技術和組織突破才能實現;因此,它們的典型成長率在3%左右。但是,發展中國家可透過向發達國家借鏡技術加快生產率成長,從而加快GDP成長,中國就是最佳案例。

在經歷了36年的趕超後,中國面臨的問題是還能從這個過程獲益多久,有些學者認為已達極限。

他們引用經濟史學家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歷史數據,說明了其他東亞經濟體如何在「人均GDP(per capita GDP)」達到1萬1000美元時(以1990年美元價格為基準的購買力平價計算,若按2005年美元價格,則為1萬7000美元),所經歷的經濟成長趨緩。

比如,在日本到達此一水準後的5年裡,經濟平均年成長率為3.6%。南韓成長率下降到4.8%。香港下降至5.8%,因此很多人相信中國未來5年的經濟平均年成長率將低於7%。

中國持續保有成長空間

我不這麼看。

這類分析沒有考慮到一個事實:已發展國家不會袖手旁觀,它們成長並力求技術突破,這給了發展中國家持續學習的機會。

預測中國經濟成長率減緩者著眼於人均GDP是正確的,人均GDP體現了一國平均勞動生產率,也體現了技術和工業進步水準。但中國增長潛力的最佳指標不是某種絕對標準值的人均GDP;而是中國和美國(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人均GDP之差。

以這一衡量指標,中國還有充足的擴張空間。

1972年,當日本達到1萬1000美元門檻時,日本當時的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當時的72%。當台灣在1992年跨過這一門檻時,當時的人均GDP則為當時美國的48%。目前,中國約為美國人均GDP的30%左右。

2010年去世的麥迪森,生前提供相關數據中最新的年份為2008年,當時中國人均GDP為美國的21%,我們可以藉此考察其他東亞經濟體在類似水準上的表現,以此估計中國的成長潛力。

日本人均GDP在1951年達到美國同期的21%,隨後20年,日本經濟以平均每年9.2%的速度成長。新加坡在1967年達到這一水準,隨後20年的平均成長率為8.6%。

台灣、香港和韓國也都類似;在人均GDP達到美國的21%後的20年,它們的成長率在8%左右。

由上述數據來看,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在2018年前不具備成長率繼續攀升的潛力。

中國承受外部拖累

中國經濟目前的成長趨緩是外部和周期性因素的結果,而不是自然極限。

中國一直在承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出口需求暴跌的影響。從1979年到2013年,年出口成長率平均為16.8%。2014年,出口成長率下降到6.1%;2015年進一步下降,變為-1.8%。

外部環境的拖累可能繼續維持,因為已發展國家的政治局面妨礙它們實施重振經濟增長所需要的結構改革,例如降低工資、削減社會福利、「金融去槓桿化(financial deleveraging)」和整頓預算赤字。

事實上,與1991年的日本類似,許多已發展國家未來將面臨失落的幾十年。

要想實現成長的目標,中國必須仰賴包括投資和消費的內需市場。幸運的是,中國在這兩方面的前景可期,已發展國家常常難以創造生產性的投資機會,與此不同的是,中國可以追求基礎設施改善、城市化措施、環境管理和高科技行業。

此外,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競爭對手不同,中國擁有充足的財政空間、家庭儲蓄和外匯儲備進行投資,投資產生就業、家庭收入和消費。

因此,即使外部條件不改善,實現6.5%(或以上)的年成長率也絕對在中國的能力範圍內,如此,中國將繼續成為世界主要的經濟引擎,至少在2020年前貢獻30%的全球成長。

  • 《大家論壇》中國視角:一帶一路的全球新戰略




最近看到這個商品iPhone 7/7 Plus 三件式指環支架硬質手機殼在網路上超級無敵夯的!



之前看到電視上也有很多藝人在分享,那時候看到的時候就很心動想要擁有它!

可是心裡會一值再享會不會很貴,一直猶豫不敢入手。

後來有朋友推薦可以到【瘋狂賣客】購物網站上面去購物,說裡面的東西都很便宜又新奇。

於是就立即上網去看,果然價格是我看到所有購物網站最便宜的阿!

→→立即查看優惠資訊←←←

在昨天下午回家的時候,發現iPhone 7/7 Plus 三件式指環支架硬質手機殼超快速的已經抵達我家管理室裡面了,

打開來以後發現真的CP質超高!感謝『瘋狂賣客團購網』讓我這麼快收到我心愛的商品耶!

商品名稱:【iPhone 7/7 Plus 三件式指環支架硬質手機殼

商品圖片:

商品說明:







iPhone 7/7 Plus 三件式指環支架硬質手機殼




















































商品規格



名稱:iPhone7/7Plus 三件式指環支架硬質手機殼


款式:經典黑、土豪金、熱情紅、氣質銀、玫瑰金(5色任選)


適用型號:iPhone 7、iPhone 7 Plus


主要材質:電鍍TPU


※商品圖檔顏色因電腦螢幕設定差異會略有不同,以實際商品顏色為準。








原產地


中國












→→立即查看優惠資訊←←←















▲分級醫療「病人送上去就回不來」?健保署擬訂2配套。(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媒體報導,6月的輕症急診就診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5000多人,質疑分級醫療實施3個月就破功。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健保署當初為了落實分級醫療,推動了6大策略與24項配套都很不錯,卻礙於「缺錢」有點滯礙難行,且目前基層院所與醫學中心仍為競爭關係,未來還有待持續改善、觀察。

健保署為了落實分級醫療,自4月15日推行部分負擔調漲,若小病直衝大醫院急診,且檢傷分類落在3、4、5級的病患,部分負擔將多收100元,希望遏止民眾逛醫院的陋習。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圖/ETNEWS資料照)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今(31)日受訪時亦表示,造成6月急診輕症人數攀升的原因,除了流感高峰期後延,亦受到一例一休勞檢的影響,健保署已對此祭出3點因應措施,包括擴大家醫群,要求家庭醫師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研議醫院假日輪值的可能性;強化雲端醫療系統的機制,希望透過雲端系統了解病人,提供精準醫療。

蔡淑鈴也提到,分級醫療實施以來,部分基層診對「病人送上去就回不來」一事多有怨言,為了讓症狀穩定的患者回到基層院所治療,健保署也考慮強制執行,或給付醫學中心點數,增加誘因,目前該項考量已列入明年的總額協商。但她坦言,仍希望醫學中心與基層院所維持互助的關係,「否則什麼都要錢,可能就會擠壓到某些項目的支付」。





5C58BE6443CE9A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